close
今天來分享一種特殊的茶,這個茶是一個台灣茶葉史少的一頁見證。
如果有人説他有一款台灣的茶,已經囤放了七十年之久,下面有兩款茶樣,大家猜猜會是那一個比較有可能:

左邊的是球型茶乾,一看就是製作精良的工藝;右邊的是切碎的碎片茶,看起來不像高級品。
是左邊?還是右邊?比較有可能是很老的陳茶?
先説一個背景,店長收藏到這超過七十年份的老茶是大約在15年前。所以現在這茶齡應該要超過85歲的陳放歲月了。
2020-85=1935
所以茶的誕生年代應該在1935之前
好,左邊的球狀茶乾是用所謂烏龍茶的團揉製法做出來的,而我了解的台灣最早的團揉工藝是大約1939年由福建引進,然後大約是在1950年代才開始商品化。要能大量生產是要靠團揉機面市之後,那已經是1970年代的事了。
所以左邊的那種球狀長相的,合理的推測陳放年份比較可能不會超過50年,總是要大量生產後才有機會殘留下來嘛,對吧!
右邊那個外型比較像是條狀茶的碎葉,或是是先被切碎的茶,其實也符合台灣早期的外銷茶 --- 清茶或是紅茶 --- 的外觀。
為什麼突然説這段典故呢!因為在十幾年前台灣受到炒作普洱茶商機的影響,台灣的茶商開始推銷老陳茶的茶品,就是將正常的烏龍茶半成品放在甕裏進行陳放,期待能有普洱茶的效果。
仿效普洱茶這部分倒還好,壞就壞在不老實的茶商會將茶乾密集的多次焙烤,在短短兩三年內就將茶乾做出黑媽媽的好像陳了幾十年的色調。
所以如果有見到那種球型茶乾又黑媽媽的,要留意了!最基本的鑒別先聞氣味,當茶陳放到黑鴨鴨的時候,是不會有任何的焦香味或是茶香味,芳香物質已經被氧化殆盡了。所以老茶不是喝好喝的。至於有沒有養身效果,我也不知道。
對店長而言,我就是一個茶癡,就是想體驗那七八十年的歲月的效果,想想有一種食物過了七八十年還能吃(喝),而且別有番特別的滋味,這不是很酷嗎!
那老茶泡開之後長這樣:

茶湯則是已經接近咖啡的顏色了

以上,老陳茶的故事分享完畢。
另外補充一點,有些茶是真的經得起陳放的,比如好的紅茶或是東方美人茶。阿志古要推薦一種最適合陳放茶品的容器,那就是錫罐
如下圖:

這種純錫的錫罐氣密性比陶罐、塑膠罐、鐵鋁罐、都好,阿志古的經驗是用它儲藏東方美人,放了三年,一點都沒受潮變質的跡象,而且還比當初新鮮時還香,多了股玫瑰香氣,很迷人。將這經驗分享給大家。
PS,店長的這老陳茶據說是1927年份的外銷茶,因為滯銷而不小心被堆在台北的某個倉庫很裏面,後來被清出來了被人低價收走。店長是展轉才有機會收到一些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